月子中心这个行业怎么样,万亿母婴市场孕育新机遇!纵观当今各大行业,如果要列举出近几年发展趋势较快的领域,那么母婴消费一定不容小觑。其中,月子会所这一新兴的产后母婴护理服务行业更是发展迅速。相关数据显示,截至2018年末,成规模月子中心达到1640家,市场规模125亿元;预计2022年,月子中心市场规模将达到350亿元。
月子中心这个行业怎么样?加盟月子中心好吗?为何月子中心会迎来如此巨大的爆发呢?我们一起一探究竟吧!
01全面二胎政策,新“生”带潜力可期
《人口发展“十一五”和2020年规划》指出,受20世纪80-90年代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的影响,未来十几年,20岁-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,婴儿出生率和出生人数将明显增加;
2015年10月,国家全面开放二胎政策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17年二胎出生数量达883万人,占全部出生人口的51.2%;2018年全国新生儿总数为1523万人,其中二胎占比50%;2019年全国出生人口是1465万人,二胎及以上胎次的比例达到了59.5%。
由此可见,随着80后、90后婚育高峰期的到来,以及二胎政策的全面实施,母婴行业正迎来爆发式发展。这客观上也为月子中心的成长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02倒三角家庭结构,增加潜在需求
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,使得目前“4+2+1”倒三角型结构的家庭模式(即4个老人+2个父母+1个孩子)较为普遍。再加上传统文化影响,祖辈一代也会成为孩子消费的主要支出方。当今,在绝大多数中国家庭里,会呈现出6个大人共同抚养一个孩子的现象,宝宝成为家庭消费的中心。
这种家庭结构直接提升了中国母婴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,也为母婴服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市场空间。
03消费观念升级,利好月子中心
月子中心这个行业怎么样?随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,新生儿父母健康意识的提升,对产后母婴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,月子中心“一条龙”式的母婴服务受到新一代父母的欢迎。
一方面,随着新生儿父母年龄的上移和文化层次的提高,新一代家庭更加重视产褥期保健,相信科学坐月子。并且,她们对健康的要求已经从物质供应、生理呵护等基本需求转向心理调节、美容塑形和育儿文化教育,而这些恰恰是月子会所所能提供的服务内容。
另一方面,月子期间照顾产妇和婴儿本就是一个比较辛苦而繁琐的工作。对于二胎家庭来说,照顾两个孩子,精力很是有限。月子中心提供多方位服务,能让产后妈妈及其家人在月子期间更省心。
随着消费者对这一新兴服务的认可,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妈妈选择到月子会所坐月子。
04母婴消费开始向小城市渗透
由于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费用较高,该行业初始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高端人群。一、二线城市,人口基数相对较大、人口密度高,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都居全国前列,各种新兴产业也最先在该等地区萌芽,母婴生活护理行业也是如此。当前,约70%以上的母婴生活护理服务机构分布在一线城市。
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组织实施的《2014年产后母婴康复服务业消费调查报告》中显示:近九成的人接受坐月子的习俗:55.1%选择坐42天月子,30.1%选择坐30天的月子,并且有近四成人选择去月子中心接受专业产后护理。
随着行业的发展和中小城市接受能力的提高,目前省会城市的母婴生活护理服务也越来越多,并逐渐向更小的城市渗透。
05月嫂市场逐渐向月子中心转化
月子中心这个行业怎么样?目前国内从事月子护理的除母婴健康照料机构外,还有妇幼保健医院和月嫂公司、保姆公司等家政服务业。
一般来说,妇幼保健医院主要从事产妇产前和产后较短的一段时间的医疗护理,不直接从事长期的月子护理,服务项目单一,缺乏个性化,而且费用较高,无法满足市场和客户的要求。
月嫂等家政中心能够提供专门的月嫂服务,可以满足寻求产前照顾孕妇、产后照顾母婴的客户需要,起步阶段早,发展较成熟,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和基础,但由于提供的服务比较单调,护理服务范围狭小,加之月嫂的文化程度一般不高,专业水平较差,又缺乏专业的科学护理知识,也无法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。
因此,在消费升级的带动下,未来月子中心的发展将会替代越来越多家政公司的月嫂市场。
06监管政策助力月子中心规范化发展
为了对月子中心市场实现有效监督,国家正式实施《母婴保健服务场所通用要求》,制定业务标准,规范业务操作。月子会所从此有了国家标准,预计将在合规的基础上保持稳健增长。

01全面二胎政策,新“生”带潜力可期
《人口发展“十一五”和2020年规划》指出,受20世纪80-90年代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的影响,未来十几年,20岁-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,婴儿出生率和出生人数将明显增加;
2015年10月,国家全面开放二胎政策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17年二胎出生数量达883万人,占全部出生人口的51.2%;2018年全国新生儿总数为1523万人,其中二胎占比50%;2019年全国出生人口是1465万人,二胎及以上胎次的比例达到了59.5%。
由此可见,随着80后、90后婚育高峰期的到来,以及二胎政策的全面实施,母婴行业正迎来爆发式发展。这客观上也为月子中心的成长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02倒三角家庭结构,增加潜在需求
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,使得目前“4+2+1”倒三角型结构的家庭模式(即4个老人+2个父母+1个孩子)较为普遍。再加上传统文化影响,祖辈一代也会成为孩子消费的主要支出方。当今,在绝大多数中国家庭里,会呈现出6个大人共同抚养一个孩子的现象,宝宝成为家庭消费的中心。
这种家庭结构直接提升了中国母婴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,也为母婴服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市场空间。
03消费观念升级,利好月子中心
月子中心这个行业怎么样?随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,新生儿父母健康意识的提升,对产后母婴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,月子中心“一条龙”式的母婴服务受到新一代父母的欢迎。
一方面,随着新生儿父母年龄的上移和文化层次的提高,新一代家庭更加重视产褥期保健,相信科学坐月子。并且,她们对健康的要求已经从物质供应、生理呵护等基本需求转向心理调节、美容塑形和育儿文化教育,而这些恰恰是月子会所所能提供的服务内容。
另一方面,月子期间照顾产妇和婴儿本就是一个比较辛苦而繁琐的工作。对于二胎家庭来说,照顾两个孩子,精力很是有限。月子中心提供多方位服务,能让产后妈妈及其家人在月子期间更省心。
随着消费者对这一新兴服务的认可,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妈妈选择到月子会所坐月子。
04母婴消费开始向小城市渗透
由于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费用较高,该行业初始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高端人群。一、二线城市,人口基数相对较大、人口密度高,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都居全国前列,各种新兴产业也最先在该等地区萌芽,母婴生活护理行业也是如此。当前,约70%以上的母婴生活护理服务机构分布在一线城市。
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组织实施的《2014年产后母婴康复服务业消费调查报告》中显示:近九成的人接受坐月子的习俗:55.1%选择坐42天月子,30.1%选择坐30天的月子,并且有近四成人选择去月子中心接受专业产后护理。
随着行业的发展和中小城市接受能力的提高,目前省会城市的母婴生活护理服务也越来越多,并逐渐向更小的城市渗透。
05月嫂市场逐渐向月子中心转化
月子中心这个行业怎么样?目前国内从事月子护理的除母婴健康照料机构外,还有妇幼保健医院和月嫂公司、保姆公司等家政服务业。
一般来说,妇幼保健医院主要从事产妇产前和产后较短的一段时间的医疗护理,不直接从事长期的月子护理,服务项目单一,缺乏个性化,而且费用较高,无法满足市场和客户的要求。
月嫂等家政中心能够提供专门的月嫂服务,可以满足寻求产前照顾孕妇、产后照顾母婴的客户需要,起步阶段早,发展较成熟,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和基础,但由于提供的服务比较单调,护理服务范围狭小,加之月嫂的文化程度一般不高,专业水平较差,又缺乏专业的科学护理知识,也无法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。
因此,在消费升级的带动下,未来月子中心的发展将会替代越来越多家政公司的月嫂市场。
06监管政策助力月子中心规范化发展
为了对月子中心市场实现有效监督,国家正式实施《母婴保健服务场所通用要求》,制定业务标准,规范业务操作。月子会所从此有了国家标准,预计将在合规的基础上保持稳健增长。